7月27日,英国皇家海军航母“威尔士亲王”号抵达澳大利亚的达尔文港,英国国防大臣约翰·希利面对记者抛出的问题——“英国是否准备协助台湾应对军事升级?”——竟给出一句石破天惊的回答:“如果必须开战,英国和澳大利亚将并肩作战!”他声称英澳联合演习能“威慑对手(中国)”,更强调“英国已准备好为太平洋而战”。澳洲和日本不敢答应的事,英国竟然答应了,这番言论被国际舆论视为英国近年来在台海问题上“最强硬的表态”,甚至被网友嘲讽“风大不怕闪了舌头”。
就在希利高调放话的半个月前,7月13日,澳大利亚国防工业部长帕特·康罗伊面对美国要求其承诺介入台海冲突的压力,斩钉截铁地回应:“是否参战只能由当时的政府决定,而非提前承诺。”他更直言,主权是澳方“不可动摇的优先考量”。而与此同时,日本政府也对美国类似的施压要求保持沉默。澳日两国的谨慎背后是清醒的现实考量:澳大利亚近三分之一出口依赖中国市场,日本与中国经济深度融合,两国都难以承受与中国全面对抗的代价。
而英国的选择却截然相反。希利不仅高调宣称“准备作战”,更将“威尔士亲王”号航母开进太平洋,加入美澳主导的“护身军刀2025”演习——这场集结19国兵力、横跨海陆空的军演,剑指中国的意图昭然若揭。更讽刺的是,希利发表言论时,身旁的澳大利亚副总理马尔斯面露尴尬。就在两周前,澳驻美大使陆克文还强调“在台湾问题上保持不可预测性并非坏事”,如今英国却主动撕掉了这层战略模糊的面纱。
展开剩余56%英国此番冒险表态,绝非一时兴起,而是精心设计的政治投机。首先,脱欧后的英国急于证明自身价值,而介入亚太事务成为其重塑“全球影响力”的捷径。自2021年美英澳组建“奥库斯”联盟起,英国便将自己定位为美国印太战略的“急先锋”。英国明白,只有展示对华强硬姿态,才能在美国盟友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其次,这几年英国经济深陷停滞,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仅0.1%,创金融危机以来最低纪录。
希利炒作台海议题,可转移民众对民生困境的注意力,迎合部分保守势力的冷战思维。但“威尔士亲王”号航母的远东之行,暴露了英国军力的外强中干:航母仅搭载18架F-35B舰载机(其中1架还是向美国借的),此前还因故障迫降印度一个半月。英国舰队7月过南海时因侦测到解放军核潜艇信号而“异常低调”。可见希利的豪言壮语,不过是一场明知不敢真打的武力巡演。
希利发表言论后不足24小时便匆忙“找补”,声称自己只是“泛泛而谈”,英国对台政策“并未改变”。这种前后矛盾,恰恰折射出英国的战略焦虑:既想迎合美国,又惧怕触碰中国红线。对此,中国外交部早已严正声明,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不可逾越的红线”。4月发言人郭嘉昆更警告:“台独挑衅一日不止,反独惩戒一刻不停!”
当澳大利亚和日本清醒地拒绝卷入台海泥潭时,英国却执意跳上美国战车,试图用19世纪的殖民思维应对21世纪的大国博弈。殊不知,今日的中国早已不是1840年的东方古国,而英国也不再是“日不落帝国”。希利们或许该重温一段历史:1949年,英国“紫石英”号军舰擅闯长江遭解放军炮击,被迫挂起白旗时,伦敦报纸的标题赫然写着——“大英帝国的傲慢沉入泥泞”。
发布于:湖北省安联配资-合法配资公司-深圳股票配资-证券配资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