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信标委)2025年第一次“标准周”活动开幕,首场活动暨“标准周”全体会议召开。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熊继军肯定了“十四五”以来信息技术标准工作成效,对推动信息技术标准化工作提出五点建议。一是发挥标准的“指南针”作用,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重点发展方向上做好布局。二是发挥标准的“粘合剂”作用,建立标准更新迭代机制,健全完善标准体系。三是发挥标准的“试金石”作用,加快制定先进计算、关键软硬件、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等重点急需标准。四是发挥标准的“压舱石”作用,推动关键软硬件、先进计算、人工智能、文字编码等标准有效实施。五是发挥标准的“桥头堡”作用,深度融入国际标准化活动,推动我国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走出去。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技术管理司副司长王玉环表示,推进信息技术标准化是培育产业新优势、引领信息技术与各行业深度融合、支撑国际国内双向开放的重要手段。全国信标委要紧密跟踪信息技术发展前沿,加强人工智能、脑机接口等前瞻性研究,及时将先进技术和创新成果转化为标准;加强国际标准化合作,强化标委会建设,在下一步工作中发挥优势、大胆探索、取得突破。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中共北京市东城区委中关村科技园区东城园工作委员会书记邓慧敏表示,本次“标准周”活动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创新,与北京市产业布局高度契合。北京市东城区将为信息技术标准化事业,提供空间、算力、数据及金融等要素支持,加速标准应用与产业创新融合。
清华大学教授郑纬民做主旨报告《人工智能大模型推理架构的技术挑战》,介绍了大模型推理系统,以及如何通过开源助力大模型降本增效,如何帮助人工智能PC从概念走向现实,推动大模型产业发展。
国防科技大学教授王怀民做主旨报告《中国信息技术标准化的思考——以云际计算到算力网的标准化为例》,阐述了信息化与智能化的融合路径,分析了如何通过强化模型构建能力与积累实践数据,推动信息技术标准化。
大连理工大学教授郭旭做主旨报告《数智时代的智算CAE软件—思考与实践》,紧扣我国工业软件自主的战略需求,剖析了人工智能与CAE技术的融合路径,描绘了CAE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战略布局。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院长杨旭东作《信息技术标准化工作报告》,系统梳理了全球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趋势,介绍了关键软硬件、软件应用、电子信息、新兴技术、未来产业等信息技术重点领域的标准化进展。全国信标委归口国家标准1600余项,推动发布国际标准100余项。未来全国信标委将持续完善标准体系、深化国际合作、优化组织机制,以高标准支撑信息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
会议启动了第一届“数据要素赋能新型工业化”大赛。大赛为促进数据要素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优化生产流程与管理模式、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搭建了实践竞技与成果转化平台。
会上,多家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同发起“求索”国家标准评测基准体系2.0应用倡议。“求索”2.0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会同产学研用优势机构共同打造并全面升级,包括人工智能系统性能测试基准2.0、大模型测试基准2.0、大模型安全测试评估工具1.0、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检测平台1.0等,聚焦构建更科学、更权威、可验证的国家级人工智能标准评测基准,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关键支撑工具。
会议发布了全国数字化转型标准服务平台,该平台不仅是标准展示的窗口,更是赋能企业、连接供需的智能工具,助力近1400家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成熟度的线上自评估服务。发布了我国自主研制的下一代通用多媒体接口(GPMI)标准化演进路线图。GPMI仅需一根线,即可满足设备在有线互联场景下的所有传输需求,是国内唯一获国际主流接口生态认可的接口技术。GPMI标准覆盖了微型机顶盒、计算机、显示器、电视、投影等重点产品,国际标准也在同步推进。此外,还发布了“生僻字治理——政务办公超大字符集支持方案”。
据悉,7月15日-18日的全国信标委“标准周”活动围绕软件与数字化转型、存储、扩展现实与虚拟数字人、计算设备、教育大模型、开源、信息技术服务、人工智能终端、操作系统、数据库、无人系统、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等标准化方向,开展专题研讨。(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陈海波)
安联配资-合法配资公司-深圳股票配资-证券配资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