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我在等风,也等你来
己巳蛇年四月十九
人不劝不善,钟不打不鸣
我想,善的意思,在这里并不是去教人做一个圣母,白莲花,占据道德的制高点,去无条件的对所有人好,应该还有一些别的什么……人不去劝说,就不会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就像是钟挂在那里,你不去敲打它,它就永远不会发出鸣响。这里的钟,指的是古代礼乐器,由金属制成,中空,敲击后会发生声音。成语中的暮鼓晨钟、钟鸣鼎食、声如洪钟等等,说的就是这个了。这里以钟不敲不响为佐证,来说明人不劝他就不会善,也同时表达出了一种人性无善无恶的理念。这与人性本善或者人性本恶的说辞,是有较大出入的:如果说人性本善,那这里就不用劝,他自然就是善的了,会向着善的方向一路狂奔,还需要去劝什么呢?如果说人性本恶,也是有失偏颇的,因为人们去追名逐利,从根本上来说也是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去追求更好的生活质量。所以,一个人究竟是善是恶?若是从钟的角度来解释,它不敲不响,就是说,不敲它的时候,它无善也无恶,只有等它响了之后,才能从中判断出善恶。从这里来看,不善不恶就是一个人的本质属性,是一个人最本初的状态。这是人的本性,所以哪里有什么天性纯良,天生坏种,都是受外界环境影响罢了。就像孟子所说的人性本善,如果真的善,他又置孟母三迁于何地?就像荀子所说的人性本恶,如果真的恶,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又何解?而这里为什么要劝人善呢?因为恶的存在,会造成很不好的后果,产生无法估量的损失,所以才要去劝,去劝人向善。钟不敲不鸣,敲了才会响;人无善无恶,去劝了才会善。就如同是一张白纸,空白一片,就如同那刚出生的婴儿,这就是一个无善无恶的状态:你写下了善,教给他,那他就是善;写了恶,带坏他,那他就只能是恶了。这也是教育对一个孩子最大的影响,所以呢,有些时候,也不要老是去责怪孩子不学好,也要多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有时候并不是他不愿意好,不愿意善,而是从来没有人告诉他,好和善,究竟是什么样的。要知道,一个人永远赚不到认知之外的钱,成年人尚且需要去学习。而对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孩子,懵懵懂懂,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你怎么能去指望他自学成才呢?所以,在这个时候,就要去教他,去劝他,去告诉他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那善,究竟是什么呢?我想,很多成年人都过得迷迷糊糊,别说是去教孩子了,自己都根本弄不清楚。善,指的不单单是善良,对人好,在为人处事中,这个善字,有着更广泛的定义。中庸里有隐恶扬善,执其两端的说法,这个在前文就提到过,说的是明白一件事的两个极端,知道善和恶的行为最终会形成的结果,然后隐去其中不好的一端,去向着好的方向发展。这就是善,所以这里人不劝不善的意思就是,一个人因为没有经验,一头向着坏的方向冲去,最终的结果必然可想而知。这时候你如果不去劝他,点醒他,告诉他对和错,让他明白走这条错路的后果,那他就不会知道,大概也只有等他真正撞了南墙,头破血流,才会明白这样做是错的。如果等到这个时候再去说什么,那就已经晚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马后炮,事后诸葛亮,事前猪一样。当然了,如果你的本意就是要让他吃这个亏,长一个教训,那就随他去折腾吧。而这里要说的是,当你知道事情发展下去的两个极端方向的后果,知道最正确的做法是什么,然后看着别人向着错误的方向迈进,如果这个人对你很重要,那就去劝劝吧,也不需要去多说什么别的,就告诉他这件事这样做会产生的后果。假如他铁了心的非要去做,那也由他,不吃一堑不长一智,跟他说明白了,他不听,那有什么办法呢?打一顿吗?也不至于,人教人如果教不会,事教人,一次就必定会让他终生难忘。虽然说,听人劝,吃饱饭,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有的人也确实会从善如流。但是有的人他跟别人不一样,是听不了劝的,你越是劝阻,他越是要去。这就是,良言难劝该死的鬼,劝不了,那也没办法,就让他去尝尝生活的苦,不经历风雨,也是不可能成长的。总而言之,在我看来,能劝就劝,劝不了就算……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安联配资-合法配资公司-深圳股票配资-证券配资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